在探究型课程的教学中贯彻美育教育

时间:2022-07-20 11:50:02  阅读:

【摘 要】 “美育还应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贯彻”, 时代需要美,我们的心灵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发挥美育教育对于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有着促进作用。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中的美育,要体现学科活动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选择适当的方式,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在教学目标中、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对美的现象、美的事物、美的情感有欣赏、理解、转化的机会,在美的熏陶和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美育;教育;小学;探究型;课堂教学

一、小学探究型课程的认识

二期课改中提出以“功能型课程”为主干的多维度课程结构发展,以适应学生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需要,也更符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需要。功能型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新型课程,它是第二期课改工程中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方面的一大突破,它是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要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为了使初中、小学阶段的研究型课程能够更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又把它称为“探究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就是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下,自主发现并选择对生活、自然、社会中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课题,独立与合作地进行探索、追究或研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达到获得体验与知识,开发潜能与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以及掌握一般探究方式等目的的一种课程。

二、小学探究型课程与美育结缘

在新世纪,我们的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还应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贯彻”。小学探究型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潜能和人格,而美育教育可以寓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认知与情感是缺一不可的,认知活动需要情感的参与,以促进人的智力和全面发展,只有在小学探究型课程的课堂中体现了美的精神、美的艺术和方法,教育才是愉快的,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孔子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已经阐明了这一规律。在小学探究型课程中贯彻美育教育是时代必然,也是小学探究型课程学科发展的需要。

三、小学探究型课程教学中美育教育的作用

1. 小学探究型课程中的美育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而兴趣是激发主动性最持久的不竭的动力,对于刚从幼儿园升为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对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很新鲜的年龄,如何去保持或加强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提出心中的问题,发表见解,同时也是培养思维习惯的时机,如果教师上课枯燥无味,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但如果在教学中贯彻美育教学,把图形之美、自然科学之美、社会形态之美,事物内在联系之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这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学探究型课程中美育能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脑科学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按照根本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可以使左右脑协同活动。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学生就更能鼓起勇气尝试提出问题,而学生对于进一步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兴趣要比从别处拿来的问题兴趣更加强烈,这就起到了学生发自内心想要探究的作用,增强了内在的学习动力。

3. 小学探究型课程中美育教学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情绪,促进教学的创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作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没有职业美感和美育教育的探究型课程教师,必定把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视为对知识的机械重复,感到教学每年老一套,没有新意,单调乏味,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反之,如果教师有了美育观点,就会认为教学犹如艺术家对艺术美的追求一样永无止境,也就会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热情,努力挖掘教材蕴含的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所在,在课堂上当教师被教学美所陶醉时,学生的情绪亦被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绪。

四、小学探究型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应用

1.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渗透美,在教学目标中体现美

小学探究型课程中的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审美特性,美,也客观存在于生活中,在生活中垃圾桶的设立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的垃圾桶由于设计不够合理、美观,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为此在《校园垃圾箱变身记》这一课中,针对如何“巧设垃圾桶”这一主题,设立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采用实地考察,课件视频、探究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从身边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我们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美、实践美、情感美。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欣赏美到学会创造美,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如何创造美确定教学活动目标。

2. 挖掘美育教育在课堂各个环节中的美

(1)在课堂引入阶段进行审美教育

“创设情景”就是要求我们艺术地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与课文相关的客观事物必须是美的,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自觉地产生对美的事物的探索和追求。

在课堂引入阶段,揭示问题,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就是要求我们用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与课文相关的客观事物,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自觉地产生对美的事物的探索和追求。《地球村里识民居》一课中,教师先出示各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而且是比较著名的拍摄得比较美丽的建筑图片。让学生感叹建筑的不可思议以及奇妙的功能性。激起他们对建筑物的好奇心与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的欲望。“这个美丽的房屋建筑是哪个国家的呢?”正如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在课堂引入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欣赏初步让学生体会到建筑的一些美,从而提高在建筑方面的审美能力。

周国平曾说,美育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其实,美育的目标就是情感的健康,人格的健全。美育应该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们热爱生命、享受生命、尊重生命,同时也同情生命。那么在我们的这门课中去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很重要,一切美都源自生命,没有生命那么其他都是空谈了。

(2)在初步探究阶段进行审美教育

在初步探究阶段的要点是:观察入手,通过直观教学,加入材料进行实验,提出不同设想。进一步探究的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对于一个美好事物的探究,不能局限于欣赏的参与,欣赏的参与是享受美好的事物,而创造的参与是创造美好的事物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制作“实地考察记录”时,学生对建筑的颜色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审美体验,能够分辨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外观形状也有分类思考:屋顶、门、窗等。这让学生接触到古今建筑美的不同,主要源于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不同。以德国的民居为例,它的外墙上有一些木质的条文,以学生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种装饰,一种几何线条的装饰,但却不了解它的由来,其实它最初是由于建筑结构和材料的原因,原本是用整根的原木作为结构支撑,再在中间填入其他建筑材料,而后又留在外墙的部分,但由于技术的更新,材料的更替,现在人们依然保留了外墙的视觉效果。

建筑美还有一个特殊含义,那就是某些古代的建筑还能体现人类发展的文明美。由于建筑的坚固性,今天的人们还能从古代的建筑工程遗迹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古代建筑工程奇迹,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骄傲。例如,古埃及金字塔。建造期从2000年前一直追溯到4700年前,其中的代表作是4500多年前的古埃及国王胡夫时期建成的胡夫金字塔。这座塔用石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不要说那个没有大型开采、搬运和吊装机械的时代,就是当今,这种沙漠中的建筑工程也是世界级的;该金字塔的四角正对东西南北、锥角51.59度(自然界最稳定角52度),这必然是精确计算和施工的。此种工程量和精确度是4500年前的人类所完成,无疑是奇迹。

(3)在进一步探究阶段中的审美教育

进一步探究阶段的要点是:探讨研究,思考归纳,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揭示事物的基本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帮助学生逐渐摆脱直观形象的消极影响,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上去,而这真理和规律性的表述方式要尽可能是美的,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充分理解的。

《地球村里识民居》一课中的进一步探究阶段里,在学生分组完成考察记录表,展示交流的这些过程中,学生会对建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或者是产生更多的疑问,“房顶为什么是这么尖的?楼梯为什么在这?为什么都是一种风格的色彩?等等”原来建筑美历来有社会标准,盖这种胡来的建筑,在今天要挨骂,在古代要砍头。还有把居民楼盖得平板四秃像办公楼,或是把办公楼盖得像塔楼民居,也属文不对题。大多数建筑能符合这种基本标准,做得普遍到位的是宗教建筑。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場所一目了然,信徒们第一次光临也不会走错。这就是建筑起码的贴题美。

3. 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美

美育的渗透是要根据具体的课题内容来适当的安排,并非所有的课题都适合或者每个环节都能与美育相结合。例如《小学生安全意识调查》一课中,是要进行对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整理,进行思考,完成报告。在这个环节中逻辑思维占主导,如果强硬加入美育教育就有些不合理了。如何能因材施教,这就要靠教师的发挥了。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施行者,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审美修养对课堂美育的教育成效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衣着等方面,确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影响素质的施教者形象,使学生在自觉的学习中发展对美的认识,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仪表美,动作美,板书美,语言更要美;教学语言要通欲易懂,既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泼口语,又有优美形象的描述,把抽象化为具体,把艰深变为容易。

4. 设计课后问题,欣赏作品,让学生领略探究课程的创造美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也不能忽略课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留下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解决,可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课后去探索,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美。例如,讲述“安全用电”一节,可布置学生课后利用微风电扇去体验触电的感觉,在实践中理解规律。再如,布置学生去思考 “制作蜻蜓平衡玩具”,学生会想出许多方法和运用不同的材料,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我也会利用多媒体,收集各种资料和作品,通过视频走进生活情境,让学生赏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改进设计的愿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单凭和声理论不能产生交响乐,我们要与时俱进,时代需要美,我们的心灵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快乐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小学探究型课程的教学中贯彻美育教育,以唤起大批青少年探索未知知识的激情,鼓舞他们努力攀登知识的主峰,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生活的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前进着,我们探索着!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小学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小学研究型课程学习设计[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推荐访问:美育 探究 贯彻 课程 教育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