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访谈

时间:2022-07-18 14:35:03  阅读:

海南会令人刮目相看

——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卫留成

文/本刊记者王 建 相 荣

《中国城市经济》:您认为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卫留成: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笔墨不多,但重点突出,对存在问题讲得很实在,安排今年工作任务则有很多亮点:一是明确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要逐步稳定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公务员应当建立工资随经济发展正常增长的机制,逐步把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二是我国总体上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适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公共财政要更多的覆盖农村,公共服务要向农村延伸。各级政府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两个核心基本问题,真正解决当前农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三是关于政府体制改革,提出把不应该由政府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建议增加一句“把不该上级政府管的事情交给下级政府,”逐步改革财政体制、投资体制,加大下级政府的责任。“十一五”期间要把体制改革提到特别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中国城市经济》:能否结合“十一五”规划谈谈海南的发展情况?

卫留成:这次“十一五”规划是个理性、务实、科学的规划,规划中的指标特别强调了环保、节能,而不是片面强调发展速度。海南在今后的发展中责任更重大,发展道路的选择确实非常重要。我省“十五”期间经济平均增长16.6%,排在全国第五位。经济增长效益很好,为“十一五”开好局奠定了基础。海南的“十一五”规划,将遵循科学发展观,注意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把海南“十一五”经济增长速度定为9%,主要是考虑海南经济发展质量、还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不能片面强调速度。海南是个欠发达省,工业刚起步,环境很优美,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有偏差,经济结构调整要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

《中国城市经济》:海南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卫留成:海南有很多的优势:一、我国大环境的优势对海南的发展十分有利。海南是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给特区的许多优惠政策还在;二、海南资源非常丰富,如海上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前景还非常大;有得天独厚的环资、气候资源、林业资源。再就是旅游资源,比世界有名的热带的海岛一点都不差,旅游资源多样化;第三个优势,人口少。

《中国城市经济》:在“三农”方面作了哪些积极的实践?

卫留成:现在海南的发展已呈现出好的势态,特别是重视新农村的发展,这两年我们利用中央增加的转移支付和财政增长的收入,给老百姓办了几件实在的事:2005年率先免除全省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各级市县干部与省本级收入相同;在全省全面建设了农村低保。当前,海南新农村建设,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如医疗、社会保险、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第一就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再一个就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中国城市经济》:提到海南,人们脑海里会出现天涯海角、椰林夕照的美景,然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不断进行提升,请谈谈海南旅游业目前急需要突破的是什么?

卫留成:海南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配套服务水平低;三是旅游市场秩序有待整顿和规范;四是航班太少,特别是境外航班。目前,海南旅游的发展正逐步加快,境外的游客增多,正在建设一批高档的旅游度假景区。我们提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的目标:一是从观光旅游转为度假休闲旅游;二是从境内游大幅度增多的同时转到境外旅游客大幅度增长;三是管理服务提高到新的档次。

《中国城市经济》: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卫留成:一是国家旅游局和我们海南省在共同的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把海南作为中国发展旅游产业的试验基地;二是给一些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建立免税商品区,发展医疗保健康复等旅游配套服务和把发展高尔夫球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措施等。

《中国城市经济》:您对海南未来的发展信心如何?

卫留成:我对海南的发展很有信心,省委一班人认识一致,团结一致,带领全省人民搞发展,认真实施省“十一五”规划,海南会让人刮目相看的!

创新是泉州发展的不竭动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

文/本刊记者 高海峰

《中国城市经济》:目前,由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泉州将如何参与“海西”建设?

郑道溪: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为泉州发展提供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泉州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中着力构建新的跃升平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中国城市经济》:是否可以认为“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精神造就了泉州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排头兵的地位?

郑道溪:前不久,福建省委卢展工书记到泉州调研时,以“创新、创业、创造”六个字,高度概括泉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主要经验和优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泉州要进一步增强创新精神,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市场发展空间、港口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空间、绿色发展空间。

《中国城市经济》:“十一五”期间泉州的发展将有哪些新的跨越?

郑道溪:我们初步提出实现“五个基本”:一是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到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超320亿元,力争突破350亿元;二是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框架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180万人;三是基本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石化、纺织服装产值均超千亿元,建材、鞋业产值均超500亿元;四是基本建成亿吨大港;五是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中国城市经济》:泉州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如何在更高平台上谋划城市发展?

郑道溪:以承办2008年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做好城市各种规划,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撑大城市骨架,提出“一二三四”城建工作思路,即“一场一馆”(海峡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体育馆),这是承办好全国农运会必备条件之一;“二桥二环”(晋江大桥、泉州大桥南立交桥及城市一环、二环路),主要是解决八大组团联接和中心城市交通问题,这是城市连片发展的主轴;“三片三带”(即城东片、东海片、桥南片和晋江、洛阳江两岸、沿海大通道两侧景观带),这是扩张城市中心区、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四规四改”(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交通、港口、旅游等专项规划;城中村改造,城中厂改造,旧城区街道立面改造,公用基础设施改造和扩建),这是改善人居环境、解决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的关键。

中国城市经济》:如何认识港口在泉州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郑道溪:港口是泉州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港口城市”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我们提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按照国际性大港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亿吨大港,推进港城联动。比如,在搞好规划基础上,对拟建港口和码头合理布点、整合,突出中心港区的地位。重点开辟近洋、内贸集装箱、液体化工等运输业务,走“错位发展”路子,与福州港、厦门港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以泉州船厂造船项目签约为契机,加快大型船舶基地建设步伐。

推荐访问:两会 访谈 委员 代表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