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颜回\“颜氏之儒”文化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11 09:47:59  阅读:

颜回(公元前521-前481),字渊,又称子渊,后世尊称为颜子。颜回为孔门“十哲”之一,自东汉明帝始,历代许多帝王在祭孔时往往以颜回配享,并且不断地给颜回追加先师等封号。颜回是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的开创者,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颜氏之儒”的概念最早由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韩非子·显学》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孔门弟子中有八位颜氏(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颜氏之儒”这一派的创建者是谁,该派特点是什么,韩非并未予以说明,因而引起后代学者的争论。多年来,学术界对颜回、“颜氏之儒”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颜回、“颜氏之儒”与颜氏家族文化研究工作逐步深入。据笔者统计,截止2010年上半年,关于“颜回、颜氏之儒与颜氏家族文化”的研究论文(包括著作)共约260余篇(部)。笔者整理了其中的中文相关研究文献,略加评述,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980年以来发表的专著,如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齐鲁书社1987年版),黄绍祖《颜子传略》(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国伟、颜景琴《新编陋巷志》(齐鲁书社2002年版),杨朝明、修建军主编《孔子与孔门弟子》(齐鲁书社2004年版),汲广运、高梅《颜子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及于联凯、马凤岗《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等。

出版的论文集如骆承烈主编《颜子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于联凯、颜世谦主编《颜子研究论丛》(齐鲁书社2003年版),刘存祥主编《颜子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

在史料整理方面有:黄绍祖《复圣颜子史料汇编》(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印行),李启谦、杨佐仁《孔门弟子研究资料》(颜回部分)(齐鲁书社i984年版),李启谦、王式伦《孔子弟子资料汇编》(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周洪才、陈东霞《颜子资料汇编》等。

新发现的史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与颜回有关资料是第五册中的《弟子问》、《君子为礼》等篇。

三十年来,关于颜回本人的研究,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一、关于颜氏渊源问题

国伟、颜景琴《新编陋巷志》,于联凯、马凤岗《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都探讨了颜氏家族文化的渊源问题。其中《新编陋巷志》第二章鲁国颜氏,通过对颜氏起源、颜氏仕鲁、鲁春秋望族等问题的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颜氏家族文化的渊源问题。《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第一章琅琊颜子文化渊源引用两条资料,说明颜氏由来:其一,颜师古《急就篇》注日:“颜氏本出颛顼之后,颛顼生老童,老童生吴回,为高辛火正,是谓祝融,祝融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五日安,是为曹姓,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为鲁附庸,在鲁国邹县,其后邾武公名夷父,字日颜,故《春秋公羊传》谓之颜公,其后遂称颜氏,齐鲁之间,皆为盛族。”其二,唐代颜真卿修家谱时立《齿录谱序碑》日:“颜氏之先出自黄帝之孙晏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伯颜,子友,别封郧,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世为鲁国卿大夫。”在这里颜氏的来源已讲得十分清楚,自颜友传十七世至颜回,颜回学于孔子之门,成为“颜氏之儒”和颜氏家族文化的开创者。

二、关于颜回的卒年问题

关于颜回的卒年,许多古籍皆载有颜回早卒事。目前关于颜回卒年主要有七种说法,即1.鲁定公六年说;2.鲁哀公二年说;3.鲁哀公四年说;4.鲁哀公五年说;5.鲁哀公十二年说;6.鲁哀公十三年说;7.鲁哀公十四年说。

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同意鲁哀公十四年说。他认为:颜回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生,这时孔子31岁,而鲁哀公十四年(公元481年)死,享年4l岁。又引刘宝楠《论语正义·雍也》注曰:“李氏锴《尚书》辨之云:‘颜子卒于伯鱼之后,按谱,孔子七十而伯鱼卒,是颜子之卒当在孔子七十一之年,颜子少孔子三十岁,是享年四十有一矣。’江氏永《乡党图考》同。”

黄绍祖所编《复圣颜子史料汇编》认为颜回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32岁。《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认为把颜回卒年定在鲁哀公十四年,似乎尚为勉强。因为颜回死于伯鱼之后,而伯鱼卒于公元前482年,即推定颜回卒于公元前481年,这种推论是不严密的,因为颜也可能卒于同一年的稍后时间。经考证他认为颜回卒年应在伯鱼卒后,鲁哀公十四年之前,故应以鲁哀公十三年为宜(公元前482年)。

颜回卒年问题,目前较一致的意见是同意鲁哀公十四年说,但有些学者对此仍有质疑,因此尚需进一步研讨。

三、关于颜回的思想及孔、颜关系

各种专著、论文集都把研究颜回思想作为研究重点。

曹道衡《孔门弟子(二):颜回、闵损、冉雍和原宪》(《文史知识》1986年第7期)对颜回主要事迹、思想、品德作了简要介绍和评价。《孔门弟子研究》指出颜回的为人和思想特点,主要表现为:1.天资聪明,学习勤奋;2.尊敬老师,德行出众;3.君臣协调,天下安宁的社会理想;4.有顺从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因素。颜回绝不是老庄道家式的人物,而是一位儒家学派的典型代表。《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研究了颜回在道德实践方面的特点,指出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主张治国以舜为榜样的德治思想。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对天人合一观念的认同、人文主义倾向、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思想倾向。骆承烈、颜廷淦《颜回仁德三论》(见《颜子研究论丛》)认为颜回德行表现为以德修身、以德处世、以德报国。陈寒鸣《颜回与“颜氏之儒”探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3期)通过钩稽有关史料,从政治志向、道德情操等方面剖析了颜回思想。齐姜红《颜渊政治思想初探》(见《颜子研究论丛》)认为推行仁政德治,应该是颜回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陈瑜《试论颜子思想的形成及其得失》(见《颜子研究论丛》)认为颜回思想形成的基础是高尚的道德修养、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孔子的“仁政德治”思想,进而论述了颜回思想的得失。王厚香《颜回尊师重道述论》(见《颜子研究论丛》)认为颜回堪称尊师重道的楷模。

在孔、颜关系方面,学者较多涉及的是孔子对颜回的教育影响,如周海生《论孔子和颜回的师生关系》(见《颜子研究论丛》)主要论述孔子对颜回的教育爱护,同时批评孔子对颜回的教育重道德轻全面发展的弊端,以及颜回对孔子的盲从。而对于颜回与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促进,目前研究者尚属少数。于联凯、王春华《颜回对孔子的助益》(《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一文较系统

地论述了颜回在道德修养、传道、守道、弘道、团结门人及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孔子的助益,说明孔、颜之间同样存在教学相长的关系。

在颜回思想的研究中,涉及对“无伐善,无施劳”的解释问题,历代学者对“伐”、“施”和“劳”训释不同:皇侃释“伐”为“有善而自称”,“劳”为“劳役”:邢昺释“伐”为“自称己之善”,与皇侃疏略同;朱熹释“伐”为“夸”,“劳”为“有功劳”;戴望(《论语戴氏注》)认为“善则称人,过则称已,故无伐善”。当代研究者或慕本承继其中的一种解释,或提出某些新见,于联凯《论颜子的思想及社尝意义》(见《颜子研究论丛》)认为“伐”字,应取《说文解字》“伐,击也,从人持戈,一日败也”的本义,即“败”,故“尢伐善”即无毁败善政之意。关于“施”字,其实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同义,“无施劳”即不要把过多的劳事强加于人民。它们表现的正是颜回的德治思想,

四、关于孔颜乐处等问题

“孔颜乐处”,最早由北采理学家周敦颐提出。崩敦颐曾多次要求二程等弟子探讨“颜予。仲尼乐处,所乐何事”(《_二程遗书》卷二)。后来,二程、朱熹等电向其门人谈及此问题。理学家们分别作出了德性之乐、知,陀之乐、本体之乐等解释。

1980年以来,有多篇文章研究这一问题。如姚瀛艇《论孔颜娠处》,《中州学刊》1986年第1期)认为勤奋好学,安贫乐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孔颜乐处。刘凌《论孔颜乐处与士大夫人生追求》(见《颜子研究》)认为“孔颜乐处”是孔子和颜回所标榜乖¨实践的一种人生态度,人格理想,其基本精神是“安贫乐道”,但并非说越贫越好。后来刘凌《论孔颜乐处,乐在何处》(见《颜子研究论丛》)又作了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发掘了宋儒提出的德性之乐、知性之乐、本体之乐。于联凯、王玉良《论孔颜乐处,所乐何事》(见《颜子研究论丛》)认为孔颜乐处的核心是守道、弘道,不论是处于逆境中的内心调适,还是保持人格独立,不忘社会责任;或是追求善美统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其关键是孔、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守道、弘道,因而不论遇到怎样的困苦,都不会悲观失望。另外,学者们还研究了宋儒提出孔颜乐处的原因、作用及其影响。关于孔颜乐处的现代意义,研究者认为孔颜乐处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对今天培育健康人格,加强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但是由于宋儒过分强调道德对人性的制约作用,而忽视了正当的物质利益,这一点是研究孔颜乐处时必须看到的。其他如徐湘霖《“孔颜乐处”心解——宋明之际一段儒释“心性”通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0期)、王南萍《论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广西师大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张晓琼《孔颜乐处——儒家道德修养境界》(《华夏文化》2009年第3期)等。大家对孔颜乐处的理解还是不一致的,这一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

五、关于“颜氏之儒”的研究

郭沫若曾经专论“颜氏之儒”,学者们有的同意,有的则表示异议。郭沫若肯定了“颜氏之儒”的“颜”指颜同,并对其思想进行了考述,最重要的是提出“心斋”“坐塑”是“颜氏之儒”的传习录。周予同,张岂之、李启谦、吴龙辉、颜炳罡等川意郭沫若的说法,而李零等则否定郭沫若的说法。于联凯、颜世谦主编《颜予研究论丛》对“颜氏之儒”进行了研究,肯定“颜氏之儒”为颜回所创。颜炳罡。陈代波《从颜氏之儒的思想特质看其与易学的关系》(《周易研究》2004年)在肯定“颜氏之儒”乃指颜回所创学派后,指也从“颜氏之儒”特征来看,它与《系辞》、《人象》、《篆传》、《文言》有着内在的联系,《系辞》、《篆》、《象》、《文言》、《序卦》有可能是“颜氏之儒”的作品。《琅琊颜子家族文化考论》肯定了“颜氏之儒”为颜回所创。杨朝明在《<孔子家语·颜回)篇与“颜氏之儒”》一文中,利用《家语》材料对“颜氏之儒”的思想特质进行考述。而李零则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简“言”作“颜”的古文字学1人手,提出“颜氐之儒”指“言游”即子游之儒的新说,其弟子胡兰江对此表示支持,而其另一弟子徐刚在《孔子之道<论语>其书》中则反对此说,并重申了旧说。刘郝霞《颜回二考》(《作家》2009年第1期)认为“颜氏之儒”为颜回所创。

关于“颜氏之儒”,目前来看,“颜氏之儒”的创立者究竟是谁,还需要挖掘新的史料,对这一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作者: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邮编273165)

推荐访问:综述 近三十年 研究 文化 来颜回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