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纪委书记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9 15:35:02  阅读:

林业局纪委书记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成为全党全国的行动纲

领和奋斗目标,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

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它摒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要求人类的价值观不能仅仅以人为核心,人类的功利和幸福不能逾越自然所允许的范围,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二是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破坏生态的弊端进行长期深刻反思和扬弃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是对人类传统文明的整合、重塑与升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是生态文明要求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生态伦理道德,要求人们在谋求物质利益时必须有所节制,在可能破坏生态时,即使具有极大的眼前利益,也要自我约束。

二、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有三项本质要求: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林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

一是林业的生态功能。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林业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完全可以为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发挥主体作用。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

二是林业的经济功能。木材和钢材、水泥并称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原材料之一,并且是其中惟一的绿色、可再生的原材料。要把林业的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不仅可改善生态,还可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林业的社会文化功能。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呆,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我县2008年至2012年,累计完成各项工程造林20.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8.5%提高到42.7%,林地面积达到了521.54万亩。但总体看,我县生态状况仍十分严峻,建设生态文明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恶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的任务

我县提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以及提出建设“森林XX”,这就是要通过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一是大力植树造林。要有计划地营造人工林,人工用材林的产量是天然林的数倍,可以用少量面积获得大量用材,这样可以解决由于木材资源不足而带来的困难,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要积极推进落实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中低产林改造、陡坡地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让老百姓得实惠的同时,切实保护我县林业资源。

二是严控木材采伐。要增加木材积蓄,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我们要建成“森林XX”,一定要造管并举。如果仅仅每年大力造林,而忽视了对木材采伐的管理,就将事倍功半。要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提高违法份子的犯罪成本,减少林业犯罪行为;要科学合理地开发林地,严禁毁林开荒,破坏生态环境;要加强农村自用材采伐管理,防止少数农户借自用材之各采伐商品林。

三是抓好护林防火。要坚持宣传教育到位,增强群防群控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森林防火知识,营造了浓厚的护林防火舆论氛围。要坚持队伍建设到位,增强护林防火技能,制定奖罚措施,将防火责任落实到工作片、责任区和个人。要防范措施到位,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好我县森林资源。

 

 

推荐访问:林业局 心得体会 纪委书记 精神 学习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