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范文五篇

时间:2022-06-30 13:15:03  阅读:

【篇一】

抓好学校的特色管理,是营造良好引商环境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学校的长效发展,也是不断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的一种重要表现。要想提高产业空间效率,形成学校产业优势,就需要加强学校的特色管理,本文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综合管理工作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一、加强学校道路功能建设的统筹管理

无论何种学校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益于提升学校的承载能力,从长远来看能够拉动学校的经济发展。以道路管理为学校综合管理的着力点,确保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以此来增强学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道路管理是长期性的工程,在建設与管理方面更是一刻都不能松懈。学校的道路管理与城市的道路管理有所不同,在管理过程中要紧紧围绕道路的独特性进行开展。

学校的道路主要有外部交通网络良好、内部交通系统化、人口出行、生态环境影响、道路整体景观等特征,在进行道路建设时要注重道路分流体系的建设,在管理时,还要注重道路功能的完善性以及整体的协调性。在满足物流、车流和人流运行的基础上,更需要满足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能够为学校内各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便利。在学校的道路管理中要严格要求,不能因施工或是其他需求而占用道路,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学校的特殊性造就了学校道路管理需要具有针对性,应当满足消防、救护等多种需要,在道路管理过程中就是要让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道路表面的保洁工作也是道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标本兼治才能使得道路管理的效果达到最佳。

加强学校道路管网建设的统筹管理十分有必要,在道路管网建设的初期、建设阶段以及建成后都需要常态化的管理。在道路建设的准备期间要对道路的规划设计进行管理,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对质量进行管理,在建成后要对其功能进行管理以及完善。从最基本的道路清洁到道路的功能要开展系统新的管理,切忌浮于表面,这就需要在道路管理时要注重统筹协调,有所侧重,建立健全学校道路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道路监管体系。目前,所在的学校建设任务重,渣土车运行频繁,更容易导致路面保洁的难度加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更得加强道路体系的管理。

二、建立学校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是底线也是红线,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学校一刻不得松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从源头处对安全生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相关的产业结构,对学校进行合理布局,严把入园门槛,建立学校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负责协调解决学校内的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现在的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以往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的学校管理,因此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思路也是势在必行。

对于学校的安全生产管理首要的任务是要有足够的安全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优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有助于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一定要夯实安全基础,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精神,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构建学校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体系。为全面夯实落实主体责任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学校还需要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推进落实“五落实五到位”,“十三查十三看。另外,还要筑牢安全防线,狠抓隐患整改,健全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学校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检查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精心安排部署,明确时间节点,强调工作要求,督促各对照检查方案,因地制宜开展自查自改工作,以此提高本质安全度。

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学校还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是健全安全生产台帐,学校根据档案有针对性地督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学校封闭管理工程建设和封闭管理,结合学校产业结构、产业链特点、安全风险类型等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学校封闭化管理。学校制定总体应急预案,督促结合实际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聘请安全生产管家进行对学校进行专业性的检查,做到全方位、全覆盖,确保各类安全生产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防止隐患演变为事故。智能化也是学校安全生产管理的一大特色,从监控网络建设和软件平台建设入手,建立智慧学校安全生产综合管控预警平台。这些新思路,十分有利于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的高效推进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今年初湖南省出台了287政府令《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以此规定做为日常工作的行动指针,加强学校家的安全意识。

三、全方位提升学校综合建设管理工作

要想打造具有特色的一流学校,就需要做好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学校是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桥梁,也是发展的平台,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强对学校的建设管理对、对政府、对社会都大有裨益。坚持科学规划,进行合理布局是提升学校建设管理工作的基础,学校的建设发展不是凭空想象,而需要与产业结构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物力与财力进行建设管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于学校的建设管理切忌定位不清,要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的学校,才能达到一流的学校目标。

学校在有准确的定位后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建设管理,要形成自设独特的品牌,也是建设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学校的建设管理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为龙头,以特色品牌为核心,培育发展竞争力强、效益高的,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加强经济建设管理最重要的一项举措便是拓宽渠道,强化招商引资。强化政策、规划、资金扶持的引导作用,围绕学校主导和优势产业,凸显“项目为王”理念,严控招商项目质量,同时坚持多措并举方针,引导项目入园、入园、资金技术入园,这对提高学校建设管理的质量也大有裨益。优质的服务能够营造良好的引商环境,服务建设也是学校管理的一大特色。学校应当始终把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为和项目提供最优的服务作为追求的目标。以重点、重点项目为中心,抓住焦点难点和关键环节,做好服务。节省成本,形成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快的良性循环。优质的服务造就优越的投资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与特色的投资氛围,是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是一流学校建设的坚强后盾。

学校的建设管理工作也要有新思路,要落实好优惠政策,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完善,并认真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加大通报和反馈的力度,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确保优惠政策真正能够体现“优惠”。同时,要搞好政策研究,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制定更为灵活有效的政策。此外,还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如各级行政部门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政策与环境双管齐下,最终才能全方位提升学校综合建设管理。

学校的特色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只对某一方面进行管理将无法达到一流的学校水平。并且在学校的综合管理中也要抓好特色,尤其是道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以及一系列的建设管理中更要彰显出学校的管理特色,这样才能形成学校自身的品牌,打造优质的学校。

【篇二】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本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我校虽然地处偏僻,但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校特色建设,关注学生个性素养的发展,通过创建品牌优势,凝练核心理念,培养特长师资,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编制校本教材,筹建数字化特色资源等多重举措,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立足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个性

1.营建个性化的校园文化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我校结合改扩建工程,以剪纸文化为落脚点构建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分别在教学楼、广场、综合楼区域精心设置了“两面墙”“两个基地”“三条长廊”的文化格局。校门口的文化墙,书写着“手巧心灵,扬帆远航”,以宣传我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主教学楼的外墙有三层楼高,竖构图的剪纸文化彩绘墙饰,营造出鲜明的视觉符号。“两个基地”是指劳技室与剪纸艺术馆,劳技室能满足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需求;剪纸艺术馆面积力144平方米,能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化的民族文化中接受熏陶,激活传承的动力。“三条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区域,让他们触手可及。通过这些环境的建设,我們将学校的特色发展理念以具体可感的表达形式外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功能。

2.提炼个性化的特色建设理念

教育应尊重个体生命,以人为本。基于此,学校以传统剪纸文化为抓手,结合现代办学趋势,协调发展,凝炼了“手巧心灵,扬帆远航”的核心价值理念,探索和实践剪纸艺术在育德、益智、健体、审美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手巧心灵”着眼当前,“手巧”就是让学生创造美,学做事,做好事;“心灵”则是让学生心灵美,学做人,做好人;“扬帆远航”则是放眼未来,为学生终身奠基。在剪艺教学中,我们注重“以玩促学”的策略,在撕、烙、染、折等手法中带领学生玩转剪纸艺术。学校还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分享学习成果,获得成就感,在参与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通过作品、声音、表演等途径树立自信。

3.壮大个性化的特色师资队伍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我校坚持以“扩大骨干,打造团队,梯次培养”的队伍建设思路,按照“面向全体,重点选择,合理分布”的原则,抓好三个层面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特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了特色文化建设的精兵强将。首先,新上岗教师要掌握必备才艺,将特色纳入其上岗必备工作技能行列,我们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努力使之成为复合型教师;其次,校本课程任课教师要具备基本才艺,掌握常态剪纸课堂教育教学的组织与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特色品牌创建的活力;第三,“剪纸艺术中心组”建设,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形成了一支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特色建设团队,依托团队的集成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我校特色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足创新发展,探索具有创新意识的特色举措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只有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我校创新剪纸教学的内容、剪纸材料和制作手法,开发出了形式新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课程内容。我们借鉴神话故事、民间泥玩具、装饰画艺术等形式,创作出中国神话剪纸、套色剪纸和染色剪纸作品;结合折紙艺术,创作出立体昆虫剪纸;学习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创造出烙纸工艺;引入无纺布这一特殊材料,研发出无纺布剪贴画;利用创客教室,探索剪纸3d打印……从平面到立体,从文化到生活,从姐妹艺术形式间的互通,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文化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独具“民族魂”的创新精神。

此外,我们还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制作剪纸微课,发挥其可视化、可重播、可共享等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将微课置于剪纸特色网站,供师生随时调用,突破课堂的束缚,让剪纸艺术走出课堂,走进家庭,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承。

综上所述,学校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能够立足校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扣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构架起富有鲜明个性的学校特色文化,创新特色理念,营造文化环境,搭建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打造特长队伍,开发剪纸教学微课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百花齐放才是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期待校园文化能更趋多元交融,学生成长能更具个性,教学内容更适合个体所需。因此我们把剪纸艺术教学为龙头的特色建设视为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是壮大关联项目,实现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迈进的理想愿景,实现课程为学生开设的目的,践行我校校徽的内涵: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篇三】

文化交流侧重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校园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校园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文化交流与校园文化交融的内容十分广泛。

一、界定和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人类创造的文化,其存在形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与传播形式相一致的。也就是说,文化是可以传播的,传播总是互相的多向的,这就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美谈比比皆是,比如:古代的张骞出使西域,把汉朝的文化传播到西域;又如:玄奘西游,把印度的佛教引入中国;再如:**年是“中俄文化年”,一年来,活动丰富,异彩纷呈,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年10月2日在莫斯科爱乐之家音乐厅隆重上演的“永恒的记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暨中俄(苏)建交65周年音乐会,将中俄顶尖艺术家们汇聚一堂。他们的精彩演出再次引发两国人民的情感共鸣。不仅让中国高水准的艺术走向世界,同时也让更多的俄罗斯观众了解当今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就使得两国的悠久历史,风土人情,灿烂文化最大限度的得以传播。

校园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校园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正如澳门文化,她是在中国的国土上生长着的融汇东西方教育、宗教信仰、风土人情、道德伦理的“混血儿”,甚至澳门文化融合的不仅是东方的汉文化与西方的葡萄牙文化。“‘澳门文化’还包含着一些前来通商或传教的西班牙、荷兰、英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丹麦等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印尼、文莱、印度等东方不同民族的文化。”澳门文化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融汇了多个民族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

二、侧重的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像刚才提到的中俄文化年,就是让两国文化各自走出国门,自己的文化让别国了解、认同、甚至产生共鸣的活动。校园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像澳门文化一样,她已经有别于汉族文化,也不同于西方文化,她已经是一种新文化。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校园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三、文化交流是校园文化交融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文化交流是校园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校园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校园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徐悲鸿的画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徐悲鸿正是有了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有了对前人画技的透彻体会和贯通,他才能取得了这些成就。这种校园文化交融就是建立在充分的文化交流传播基础之上的。总之,不能把二者等同、混淆或者割裂。弄清二者的关系尤为重要。

【篇四】

当代高职的办学规模、校园内外部环境、教育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校园安全环境形势较为严峻。高职院校应当在和谐平安校园的理念下提高校园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大高职校园和谐平安建设的投入力度。

一、高职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的原则

1.思想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提高高职校园建设的秩序性,有效达到和谐平安的目标,把安全隐患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切实降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高职院校应当把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不仅要提高高校教职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注重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工作氛围。在和谐平安建设中应当做到思想教育先行,形成协同教育机制,重点开展身边教育,优化师生的行为准则,贯彻科学的安全防控工作制度。学校还要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注重围绕安全主题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研究安全常识,運用主题宣传、安全案例展示、安全文化传播、网络引导宣传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熟悉安全法规,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要求。

2.法治与德治建设相结合

高职院校开展和谐平安建设,应当贯彻法治理念,注重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达到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建立校园安全管理领导机制,明确校园安全工作的计划,在有效的防控体系下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提高安全防控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体现德治理念,注重以情感教育的方式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强调运用各种课题教育、情境氛围设置与亲身参与体验的方式进行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生活体验,培养高职学生的爱校意识,这样才能深入做好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工作,解决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问题。

3.传统与创新建设相结合

和谐平安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贯彻全员参与的理念,同时还要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创新,基于信息化的时代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方法,优化安全管理工作体系,达到高效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首先,学校应当关心教职工的情况,注重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参与意识,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控常识,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安全工作。其次,学校要更新安全防控设施设备,优化安全防控硬件,注重加强重点部门的技防。最后,学校还要运用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方式,加强安全信息的传递工作,及时在移动互联网平台发布安全预警提示,针对热点安全事件进行自媒体宣传,对大风、暴雨、降雨等天气对安全影响做出及时的提示,实现案件信息的共享,注重基于信息化渠道与属地安全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二、高职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的方法

1.完善管理与预警机制

平安校园建设应当进行周密部署,注重形成综合性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在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下全面构建现代化高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联动机制,应当在高职统一部门的领导下有序指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实现高校安全资源的有机整合,注重明确各院系和各综合部门的权限責任。其次,在高职校园管理中应当把高职院校管理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形成联防机制,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帮助力度,同时按照计划配置安全防控设施设备,提高安全防控的技术含量,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加装报警、监控、门禁设备,强调学生宿舍、食品卫生、实验室的安全控制系统建设。最后,学校建立校园安全预警机制,着力给学生提供和谐的安全环境,及时总结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消防演练,建立安全分析机制,综合评估校园安全情况,着力提高安全保障的长效性,不断加强安全防控措施的提档升级。

2.强化开展师生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提高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的有效性,还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促进师生提高安全意识,真正发动广大师生为和谐平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必要力量。首先,学校应当建设安全教育机构,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师生进行法治、消防、防爆方面的培训讲座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制理念,促进学生掌握自求逃生的能力,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其次,学校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安全管理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安全责任感,在学生刚进入校园时就把安全与实现职业理想结合在一起,注重加强校纪校规方面的教育工作,明确各种安全奖励激励机制,强化个人的纪律观念,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构建完善的学生自律体系,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积极的生活习惯,锻炼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良好的习惯中杜绝安全事故。再次,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基于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开展教育引导,有效避免因外界因素对学生心理造成的波动;及时进行校园舆情分析,掌握高职校园的舆论风向,从而强化高职大学生管理,为提高预警反馈有效性做好准备。最后,学校还要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注重针对性地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能够运用丰富的安全文化起到警示学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强化和谐校园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有效减少犯罪的目的。

3.加大校园保卫力量投入

高职院校提高校园平安建设的水平,有效防止社会治安问题向高职校园的渗透,还要加强对保卫部门的领导,把校园的和谐平安建设摆在高职管理的重要位置。首先,学校建立校园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分析总结校园建设中的问题,建立校园管理团队,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综合性的预警管理机制。其次,学校加强安保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安保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要求安全人员掌握各类安全事件的处置方法与措施,尤其解决安保人员责任意识低、文化水平低、不能正确处理学生矛盾的问题。重点在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理念下提高安全人员的整体素质。采用定期培训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安保人员处置紧急事件的能力。最后,学校还要加强安全防控设备设施的投入,加强校园监控体系的建设,在重点部门建立加装安防技防系统,形成安全部门与院系安全兼职人员的有效联动,共同开展好具体的安全管理防控工作。

4.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力度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更好地建设和谐平安校园,还要加大校园环境的整治工作力度。首先,高职院校在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明确校园环境的整治目标,加强校园动态安全管理,注重通过门卫、值班和巡逻机制做到校园管理有章可循。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安全防控责任制,定期组织校园师生开展消除演习,加强消防设备的更新检查工作,并且建立应用安全防控预案。还要重点加强食品卫生检查,严格地执行标准化与规范化后勤管理。其次,高职院校要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安全防控工作,尤其注重合职能部门做好校园周边各种商业摊点的管理工作,针对高职校园周边的网吧等娱乐场所与摊贩对学校安全威胁,应当配合公安机关、文化、工商、城管、食药监部门对违规违法现象进行处理,形成和谐校园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从而为高职院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配合属地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做好相关数据信息的报送工作,与属地街道等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相关安全工作的落实,配合执行国家的相关安全工作要求,从而提高安全环境建设的质量。

高职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应当从高职院校发展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深入分析高校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体系,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优化防控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与属地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合作,从而为高职校园营造和谐平安环境。人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营造一种学校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校文化,使学校内每个成员都充满工作热情,不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量还是集体荣誉感的追求。

【篇五】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定语之一是“新时代”,这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限定和要求。“新时代”新在何处?新就新在“新历史方位”的判断上,新就新在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上,新时代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光是满足受教者和施教者以及社会、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对于人才培育的供给侧改革要求,不仅要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政治合格、文化合格;要求更高、使命更重、意义更远,必须明确目标、认领使命、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不懈努力。

一、把握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有的内涵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一是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高度引领和决定意义的普遍的国家意志和优秀传统等精神文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国家办学方针政策、千百年来形成和留存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国际文化以及学校自身发展传统即精神文化等。二是学校管理治理体系及其所蕴含的内部文化因子,如制度文化、教师文化、专业文化、实训文化、课程文化以及校园自然环境等物质文化。三是与社会生存实践所关联的外部文化因子,如学业观、地域民族文化、企业产业行业文化、城市文化、开放合作文化、就业创业创新文化等文化因子。当然,不必将其中某一种文化因子非得归于以上三者,它们往往是交叉的,如网络文化、就业创新文化等。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随着时代发展,其含义也必将更加丰富、具体和完善。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与思考,总结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六点普遍问题:

1.对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含义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校史传统,就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校园文化不仅是显性的物质制度环境等文化;不仅是雕塑、造型、展板等内容;更重要的,校园文化是主流价值观,是紧密契合国家教育精神和本校实际的舆论导向。有的学校简单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把新校区的绿化美化搞一搞,就是尽量丰富地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文体社团活动,实质上这些只是校园文化外显的实践载体,距离浸润心灵、涵养灵魂的精神文化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新时代,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异域文化、网络文化挑战时,本校校园文化何去何从,由于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校园文化定位不准确、思路不清晰、建设效果不大等问题。重视不足,便发力不足,校园文化消耗和流失在所难免。

2.重技能轻文化。经笔者走访调研,大部分学生反映,其大学所有课程中,文化课占比不到九分之一,学生强烈呼唤文化课程。而且,招生就业压力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导向,苦练、掌握技能,有了一技之長才能被企业接纳。但这种导向在实践过程中发生误解偏向:学校大力重视技能讲授学习实训,文化课、人文素养教育却被想当然地忽略和边缘化。长此结果,学生有技能,情商却不高,甚至价值观迷乱、德性差,走上岗位,只会做初级的机器操作工,道德水平、情感意志水平普遍不高,可持续发展堪忧。

3.文化传承乏力、底蕴不足。高职院校高职办学时间并不长,大都是中专升格而来,由于职校经过几轮整合搬迁进驻新校区,造成文化建设参差不齐、甚至断层。在绿化新校区、应对新发展环境和挑战的同时,校园文化传承乏力。比如某两所学校,其建校时间都在上世纪50年代,算来已近70年历史,但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少有当年历史的挖掘、记载和展示。按理说70年来,学校的发展一定积淀了不少的校史传统等精神文化,但今天清晰知道校史的人很少,校史传统被或多或少地遗忘。学校未组织专门力量,比如档案馆或者校史文化发掘整理领导小组之类,对本校历史文化进行搜集、补救和总结整理,这种不良循环消耗了校园文化应有的承载和丰富内涵。这样的结果就是:进校的年轻教师,对学校陌生甚至冷漠,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不强;学生对学校认同度低。

4.缺乏顶层设计、远景规划。的宁职、工商职院、财经职院和警官学院等高职院校,随着示范校、骨干校和优质校的深入建设,大都由规模扩张等简单的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师生人本关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很明显,学校还未投入必要的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虽然在学校章程、“十三五规划”以及三全育人方案中有提及,但几所学校尚未有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或总体设计。这就导致年复一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只字片语、一点一地的捎带上,停留在开展社团活动和校园美化绿化上。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传统赛事和社团活动等开展文体活动只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环节之一。长时间来看,这些活动缺乏循序渐进和有理有节的深度发展,前后断序或者重复,甚至创新不足、满足于举办活动本身,缺乏校园文化的发掘和整理积淀。

5.无专门机构主抓校园文化建设。几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校内某个专门机构抓起。比如宁职,主要是“职业素养教学部”负责,近五年来开展的校园文体活动很多;工商职院**年才明确校园文化建设职能部门是组织宣传处,但组宣处忙于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宣传等重头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只是捎带,浅尝辄止。像这样,没有专门机构,都是某部门兼职做。这样就造成校园文化建设无人抓总,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合力、组合拳做得不好,甚至关键时候推诿扯皮、各扫门前雪,校园文化建设“支离破碎”“疲散软”的现状难以避免,校园文化建设各方力量难以凝聚,其效果可见一斑。

6.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内容单一,甚至有些生硬。校园文化内容简单生硬。以工商学院为例,校园很大,文化偏少;近年来政治口号等校园宣传居多,反映校本、职业本色的文化内容少。除了图文信息中心东侧的思想者塑像、校园西侧黄炎培塑像以及散布校园的十几座中型观赏石头以及关于校训的两块石头外,校园雕塑雕像明显少,尤其是反映学校文化底蕴及其沉淀的文化建设过少。

推荐访问:浅谈 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 范文

版权所有:汇朗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汇朗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汇朗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2023014号